您现在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> 教育时政 > 教育时政

联系我们

湖南省桑植县教育基金会

  • 电话:0744—6231031
  • 地址:湖南省桑植县教育局院内

咨询热线:0744—6231031

湖南省2024年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“十大优秀案例”

时间:2024-05-30作者: 原创浏览次数:517

湖南教育快讯〔2024〕59

编者按: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部署启动以来,我省各地各校以科学教育实验区、实验校建设为抓手,积极探索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的路径机制,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,涌现了一批在“双减”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典型经验。现将我省2024年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“十大优秀案例”予以推介。


案例之一

多管齐下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

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

芙蓉区教育局通过健全机制、创新载体、内涵提质等举措,多管齐下,基本形成了区域性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。一是保障组织管理和经费投入“两个到位”,健全科技教育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,确保了科技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;二是搭建开展常态活动与竞赛活动的“两个平台”,组织区域性的科技创新、纸质结构模型、师生创客马拉松等竞赛活动,在普及科学知识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;三是统筹“两个结合”,将基础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,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,聚焦现代化的校内外科技场馆建设、专业优质的科技教育队伍建设、课程拓展、课题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,打造内涵发展的区域科技教育品质特色。“三箭”齐发,科技活动参与率高,获奖众多,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
案例之二

引四方活水浇灌老区“科教”新花

岳阳市平江县教育局

平江县着力构建党政、部门、学校、社会四方联动创建科学教育实验区机制。党政同心,力推“科教”大事业。县四大家议教会重点研究科学教育工作,设立每年200万元的创建经费,将科学实验区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绩效考核。院士加盟,高配“科教”智囊团。与中南大学建立科技创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建立院士(专家)工作站和11家省级学会服务站,组建3个省市级、11个县级科学类名师工作室。素养导向,深耕“科教”主阵地。各学校积极整合资源开展科普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,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。活动搭台,广辟“科教”练兵场。联合市科技馆和县科协开展“科普大讲堂”活动,邀请院士、科学家走进学校,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,常态开展科普科创活动。


案例之三

打好“组合拳”推动科学教育走深走实

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教育局

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着力打好科学教育“组合拳”一是建好两个阵地。校内建好理化生实验室、创新实践室和成果展示室,校外建好大鲵科技馆等科普教育实践基地。二是开发四个课程。开发频谱管控、识图越野、电子制作、业余电台等4个特色科学课程,带领学生探索科学的奥妙。三是创设三个课堂。创设“科学课堂”,突出抓好小学科学课和初中理化生实验课,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。创设“科技课堂”,组建车模、航模、无人机等社团,培养学生科技兴趣。创设“科普课堂”,走进科普实践基地,探究大鲵等珍稀物种的起源、张家界地质地貌的演变过程等知识。四是强化两个保障。预算生均100元科学教育经费和每年200万元的科学教育专项经费,设立20元科学教育奖。将理工类硕士教师纳入人才引进计划,为学校配齐专任科学教师。


案例之四

打造三课堂做好科学教育加法

怀化市芷江县教育局

芷江打造科学教育“三课堂”,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、科技、人才高质量发展。一是聚焦“书中学”,上好第一课堂。开足开齐科学课程,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常态化开展教学比武,强化实验教学检查,实施数字化动态监控,打造高效课堂,推进科普阅读,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核心素养。二是聚焦“做中学”,打造第二课堂。成立机器人、无人机等课后兴趣社团,每年举办科技节等活动,定期开展参观流动科技馆等科普进校园活动,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,让学生用头脑赛跑,用双手说话。三是聚焦“用中学”,用好第三课堂。新建水生态博物馆、元宇宙体验馆等场馆,用好侗乡缘菜籽油、芷江甜茶等产业园区和生态农业基地,开展榨油、制茶等项目化学习,学习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。


案例之五

聚焦“四新”全国首创

“未来建设者”职业科普数字教育资源

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

“未来建设者”是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300集公益职业科普数字教育资源项目,每集展示1个职业,目前上线55集,总点击量近7000万,浏览人次近950万,单节课最高超700万次点击。近日,该项目荣获“国家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十佳案例”。新理念:主题全国首创,凝练育人内涵。职业科普内容作主菜,学生喜爱的人、时、事作调味品,生成职业科普数字大餐,助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。新机制:社会协同发力,凝聚行业力量。宣传、网信、科技、卫健、航天近百家行业单位、80余名职业代表参与课程讲授与拍摄,上下一心、协同育人,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平凡岗位的职业魅力。新目标:埋下希望种子,凝望教育梦想。唤起年轻一代对未来、对人类的担当和责任,引导其汲取成长营养,激发学习动力,打开未来之窗。新版块:赋能科学教育,凝集创新合力。推出科学教育专题,开发科学教育职业科普课,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梦想的种子,打造数字化赋能科学教育的“湖南经验”。


案例之六

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小中大贯通式

科学教育实践探索

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

湖南师大附中以“成民族复兴之大器”为己任,利用集团化办学、大学附中和地处大学科技城的优势,积极探索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小中大贯通式科学教育实践模式。一是完善课程,打造惠普型和卓越型并行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完善机制,构建“名师工作室→名师工作站→名师工作点”小中大贯通式培养平台。三是打通壁垒,探索大学先修课程“前置培养”、高校中学共建实验室、集团攀登杯、高校科学营、院士进校月等系列培养新路径。四是强化师训,构建“修学教研一体化”科学教育教师培养体系。湖南师大附中人人争做科创项目,科学教育成果显著,被授予全国“中学生英才计划基地校”称号,被评为“中学生英才计划”十周年优秀中学。


案例之七

聚焦科学大项目促进学科大融合

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

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秉承“数智两型”发展理念,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潜质的新质人才。学校聚焦科学教育12345工程,依托“两室一组”(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、龙小华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、科技教研组)组建了一支学科融合大团队;通过整合物、化、生、地、技术等学科资源,淬炼了一批学科大项目;在课题引领下不断变革教学方式,重构了“三阶四维”新型科学课程大体系;在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过程中,不断拓宽学习场域,逐步探索出校内+校外,课内+课外一体化实施的科学教育实施模式,促进了科学教育学科大融合。



案例之八

践行科学教育四条路径

助力双减植入创新基因

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

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坚持以科技创新特色为核心,探索立体化的学习科学知识与实践研究的科学教育“四转向”路径,撬动五育并举,构建“渔场式”教学模式。从知识传授转向实践探索,精准把握知识传授与素养发展的关系,通过以概念为载体搭建教学支架,通过活动体验与探索实践构建概念,提升实践探究能力,落实全面育人;从学科独立转向跨界融合,发展学生综合创新思维,通过跨多学科融合综合应用知识,创造性解决问题,培养具有复合型、综合型、创新型的拔尖创新人才;从课堂教学转向学生生活,每课融入学生生活,将每课的知识内容融入真实情境中体验,在真实体验中形成科学观念;从学校课程转向社会协同,强化学生责任担当意识,成立“创新人才院士辅导站”,学生亲身感受与领会科学家的精神。建构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协同发力全方位育人的大熔炉。助力双减,做好科学教育加法,达成学校“育有创新基因的中国少年”办学目标。



案例之九

学科融合纵深发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

邵东市第一中学

邵东市第一中学致力于打造课程融合引领,资源多方共享,活动全程贯穿的科学教育特色。一是建机制、强师资,形成全校整体合力。学校成立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,大力引进优秀科学教育人才,统筹信息技术、通用技术教师为科技辅导员。二是抓课程、巧衔接,实现多学科融合引领。开足开齐融合式科学类课程,整合了劳动、信息技术、通用技术多门学科的融合课程。三是引资源、拓阵地,促进校内外资源共享。积极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建立科学教育资源衔接机制,邀请院士到校做专题讲座,引进科技主题展览。四是搭平台、促发展,提高科学教育工作深度广度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活动及比赛,并斩获诸多奖项,组建科学教育导师团,构建科学教育教师成长体系。


案例之十

以“三级课程”为抓手

促学校科学教育特色发展

湘潭市雨湖区九华和平科大小学(湖南科技大学附属小学)

为探索建立科学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培养体系,九华和平科大小学与湖南科技大学深度融合,结合自身校情,以“三级课程”为抓手,推进科学教育特色化发展一是校本实施基础课程,实现科学教育“全程化”。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,形成“问题导学型”科学赋能课堂模式。构建校本实施科学课程螺旋体系:低段“科学+思维”科创启蒙课程;中段“科学+设计”合作探究课程;高段“科学+创造”创新实践课程。二是优化实施拓展课程,实现科学教育“个性化”。以“多彩科学社团+高品质科学活动+课后服务科学课程”的立体多维拓展课程,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。三是创新探索研究课程,实现科学教育“跨学科化”。坚持素养导向,实现跨学科主题引领;紧密勾连生活,呈现项目化学习成果。

在线客服

在线咨询

返回顶部